当前位置:首页 > 瑞京新闻 >

噩梦、多梦也是低血糖“警报”

来源: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

  低血糖其实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既可以发生在白天,也可以发生在夜间。夜间低血糖发生时,往往情况会和白天类似,比如有的糖友会出现头晕、出汗等症状而被惊醒;

  当然,还有一些人则是浑然不知,呈现昏迷的状态,从而导致持续的、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后一种情况,也被称为“夜间未察觉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友。在2型糖友中,如果是接受长效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年龄偏大、形体偏瘦及肝肾功能差者,当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时,也要警惕这类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夜间低血糖危害极大

  低血糖发生时,糖友一般都会有大汗淋漓、心慌、头晕等表现。白天发生这种情况,肯定都能及时发现。但是,夜间睡眠过程中,如果发生低血糖,有些人就不易察觉,尤其是老年人群,反应本来就比较迟钝,很可能直至陷入昏迷,都未能察觉。

  而一旦不慎陷入低血糖昏迷,脑组织就会严重受损,即使后期经过抢救苏醒过来,糖友的记忆力、反应能力、认知功能等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减退。比如短期记忆力下降、反应迟滞、思维混乱、亲疏不分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差,一旦出现低血糖,无任何前驱症状,很快进入嗜睡、昏迷状态,甚至出现癫痫样抽搐。如果低血糖持续超过6小时,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脑死亡,甚至猝死。因此,夜间低血糖的危害绝对不容小觑。

  噩梦、多梦也是低血糖“警报”

  夜间低血糖大多发生在半夜12点至凌晨2点左右,正是熟睡的时候,如果老人本身的自我感知能力较差,一般都很难发现。不过,要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也并非毫无办法。

  比如,糖友如果感觉夜间某个时间段特别容易出汗、心慌、做噩梦,第二天起床以后还会头痛,感觉没睡好、乏力,都要怀疑自己可能出现过夜间低血糖的表现。当然,这些症状一开始会比较轻,容易被糖友忽视,因此也更要引起警惕。其中,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血糖过低往往是噩梦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由于正常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个时段,快波睡眠时,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的神经兴奋性增高,脑蛋白质合成加快。

  当血糖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蛋白质合成受阻,致使快波睡眠时间延长,神经兴奋更为增高,可能发生多梦、做噩梦的情况。

  多项研究已显示,低血糖的发生不仅限制降糖达标,而且会直接导致严重心脑血管意外乃至危及生命。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低血糖可增加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多种功效的证实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是,人体GLP-1很不稳定,会被二肽基肽酶-4(DPP-4)迅速降解,半衰期仅为1-2分钟,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较差。因此,研制GLP-1受体激动剂也是糖尿病治疗的另一重要策略。

  GLP-1及其类似物是一种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药,也就是说,在血糖升高时它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血糖,在血糖降低时又不会不促进胰岛素分泌,让血糖维持正常水平。因此,这类药物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很低。

  

  点击免费咨询更多糖尿病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