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机体各方面的反应能力减弱,糖尿病便成了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也与一般的糖尿病病人有很大的差别。主要特点有:
一、病情轻,进展慢,比较稳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状较轻,也可仅有慢性并发症或伴随症的临床表现,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痛风、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当其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术,或因伴发严重感染时,才发现糖尿病。因此,对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二、心血管并发症常较严重,为主要死因
由于糖尿病病人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大血管、微血管、心肌都常常累及,且往往在糖尿病的无症状期即可发生。病人可有休息时心动过速,平卧时心率每分钟大于90~120次,体位性低血压,亦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上具备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病人及医生的注意,但有三分之二的病人缺乏临床典型症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和医生易将糖尿病漏诊、误诊。
如何从某些临床征象作线索及早发现糖尿病,对基层医生更为重要,对此问题,笔者专门采访了河北省中医院糖尿病专科张庚良副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及有关资料,遇到有下列情况应警惕本病的发生和存在。
1、以“三多一少”症状中某一个为突出表现。临床上,糖尿病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4个表现者很少见,常常主诉4个症状中一个或2个,其中以口干多饮为常见症状。
2、以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为突出表现。在40岁以上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部分在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由于病人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在餐前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3、以某种糖尿病并发症为突出表现,病人以某种并发病为主诉,诉常见的是阴部瘙痒、白内障、皮肤、牙周反复化脓感染、末梢神经炎、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形成、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4、主要开始表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人因昏迷急诊,而且过去无糖尿病病史,因此不易想到糖尿病,后者常见老年人。
5、分娩巨大胎儿的孕妇,糖尿病孕妇产巨大胎儿的糖尿病发生率约为一般孕妇的10倍,产生巨大胎儿的直接原因是胎儿血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及蛋白质合成作用,所以胎儿发育巨大,故遇产巨大胎儿的孕妇应考虑患有糖尿病可能。
6、常与糖尿病伴发的某些疾病患者,如甲亢、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慢性甲状腺炎、阿狄森氏病等与糖尿病并存,可能是它们共同的遗传因素存在。
7、糖尿病家族史阳性者,糖尿病有遗传倾向早已被公认。患糖尿病的夫妇,其子女患糖尿病率约50%以上,单卵孪生子糖尿病发病约48%左右,双卵孪生子的糖尿病发病率约20%—22%,母亲遗传给子女的可能性比父亲约大3倍,这些数字提示对家族史阳性者,应警惕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8、在临床实践中,因体检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病例很多,老年性糖尿病30%系统检查时发现。因此,建议对门诊的中老年患者及住院患者应常规做尿糖、血糖测定。此外,糖尿病的不典型的症状,常有皮肤瘙痒、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白内障、小儿遗尿、阳痿、足部溃疡、尿潴溜等应及时做检查。
综上所述,糖尿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其表现各种各样,只有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才不致漏诊、误诊。临床征象怀疑糖尿病后,就应常规检查尿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若尿糖阴性,空腹血糖正常,为排除本病,需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方能下结论。
三、容易合并感染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多事之秋,机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再加以机体内部的糖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通气量和身体血流量都下降,这些都使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降低以后,很容易并发呼吸系、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感染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四、容易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主要诱因为严重感染、手术、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伴严重呕吐、腹泻,或在患其它疾病时,因补液给予大量葡萄糖液或进食甜饮料较多,血糖明显升高,超过33毫摩/升,高者可达138毫摩/升,血钠常大于145毫摩/升,血浆渗透压大于330毫渗压/升,病人表现有严重失水,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神志模糊、定向力丧失、昏迷,亦可有四肢肌肉抽动、扑击样震颤、局灶性癫痫大发作、偏盲、偏瘫等。如未能及早诊断,积极抢救,病死率可达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