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瑞京新闻 >

奇怪的糖尿病“黄昏现象”

来源: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

刘先生,63岁,患糖尿病10余年,用诺和灵30R早20单位、晚18单位已两年多,自己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一天,他偶尔测了一次晚餐前血糖,结果为10.4mmol/L,刘先生有些怀疑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天他又测了一天的七次血糖,结果是:空腹5.6mmol/L、早餐后2小时7.0mmol/L、午餐前4.8mmol/L、午餐后2小时7.2mmol/L、晚餐前11.4mmol/L、晚餐后2小时7.1mmol/L、睡前6.4mmol/L。刘先生觉得很奇怪,午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下午未进任何食物,怎么晚餐前血糖反而升高呢?

于是,他又连续测了三天的“七个点”的血糖,结果与第一天结果相近,都是晚餐前血糖高。就诊时,医生为刘先生排除了晚餐前血糖增高的其他原因后,考虑是由于“黄昏现象”所致。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先生把胰岛素改为早餐前用诺和灵R16单位,中午用诺和灵30R18单位,此后几天再测晚餐前血糖,均在控制范围内,刘先生终于放心了。

什么是糖尿病“黄昏现象”

其实“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是原因相同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高血糖发生在黎明时叫做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发生在傍晚时叫做糖尿病的“黄昏现象”。两种高血糖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是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升糖激素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

其实任何人都存在这两种现象,只不过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其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对抗了升高的血糖,因而不会出现如此两个高峰,保证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上。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药物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糖,因而就出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这两种现象,表示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不够,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哪些人容易发生“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的,常见的有:1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胰岛素抵抗严重者;抑郁症、肝硬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者;激性心梗、脑出血、大手术后应激反应明显者;糖尿病白内障手术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患者等。

如何诊断及治疗“黄昏现象”

“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又是患者血糖控制不稳的罪魁之一,只是目前尚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在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黄昏现象”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患者经常发生“黄昏现象”,应找医生咨询如何根据自身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另外,中午睡眠休息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所以要注意改善睡眠质量。

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温馨提示:现已在线预约挂号功能,如有需要,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