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限糖”,无非是生活中少用单糖。同时,在控制碳水化合物
(糖类)总量的基础上,避免进食血糖指数过高的食物,尽可能多选择血糖指数偏低的食物。限糖的同时,还要避免高盐饮食。
低脂饮食
限制每日食物中总脂肪的摄入量,同时提高摄入脂肪的质量。饱和脂肪酸容易破坏心血管的正常功能,建议摄入量小于总热量的7%。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甚至具有减肥、降糖的作用,建议摄入量占每日总热量的15%,常见于橄榄油、山茶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但这些“优质”脂肪摄入太多也会增加体重,并非多多益善。此外,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凡是在正常室温中变成固体的都含有高量的反式不饱和脂肪或饱和脂肪,例如各种肉类、牛油、人造奶油、橄榄油,均对人体有害处。
警惕看不见的脂肪
很多患者都认为只有烹调用油才是膳食脂肪的惟一来源,从而片面地认为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据其存在方式,可以分为看得见的脂肪和看不见的脂肪。
看得见的脂肪:是指人们从感官上就知道含油多的食品,如动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以及动物外皮
(如鸡皮、鸭皮)等食物,要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
看不见的脂肪:像肉类、蛋类、奶制品、动物内脏、豆制品、还有硬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均含有较多量的脂肪,即便是谷类,蔬菜,也含有微量的脂肪。这些看不见的脂肪恰恰是人们容易过量食入的,肥胖由此产生。例如20粒花生米或40颗瓜子、两个核桃基本上相当于10克纯油脂
(约1勺油)的含脂量。
由此可见,不但炒菜要少放油,还要特别注意那些隐藏起来的脂肪。烹调中一定要注意用油量,每日烹调用油应低于20克。如果您习惯吃沙拉,则要注意沙拉酱不要放得太多,有人喜欢吃火腿或鸡蛋沙拉,这也会增加脂肪或蛋白质的摄入。还有人喜欢吃烧烤食物或用微波炉烹调,这时应将肉类表面的油脂控完后再吃。以上种种生活健康知识需要病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体会和摸索,切断各种额外脂肪的摄入途径,就能有效保护“负担过重”的心血管,最终赢得健康。
胡大一教授认为,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运动是非药物治疗的基石。运动可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同时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加速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比例,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减少或逆转血管硬化。
运动方式选择
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各种类型的运动中,以有氧代谢运动的效果最佳。常见的种类包括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爬山、太极拳、健身舞、健身操等。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快走是最安全的运动项目,它可获得理想的耐力,也不会损伤骨骼和肌肉。快走的速度为80—100米/分,每次至少20分钟,每周
3~5次;一般认为每周的总运动量为20英里时训练作用最大,可运用计步器来粗略评价运动量的多少,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平均每日保持在10000步左右为佳。快走时应保持心率最大值的50%~70%,最大心率
=220—年龄。爬山也是良好的运动方式,对恢复血管的弹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应视心脏病的严重程度量力而行。运动应循序渐进,每次运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运动后要做放松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时放松整理活动不充分是造成锻炼意外最常见的原因。
运动时间选择
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因为这是血糖偏高的时候,选择这一时间运动往往不必加餐,且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运动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稳定的冠心病病人在运动中猝死的发生率很低,同时运动者的死亡率低于不运动者,从整体上看,运动是安全、有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运动前应全面评价糖尿病所造成的器官损害、心功能的状况、有没有未控制的心绞痛、有没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对于存在以上情况的患者应根据运动危险分类由医生制定运动方案。必要时应首先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评价最大心率和心功能容量,结合临床开出运动处方。对于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血压升高(收缩压>20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心功能不良、血糖明显波动的病人,应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锻炼。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心前区不适、胸痛、过度疲惫、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同时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避免低血糖的发生。